涵盖自然科学、人文历史、生活常识、科技前沿等多元领域
在追求新奇体验的旅游热潮中,玻璃栈道、玻璃滑道、玻璃吊桥等玻璃项目,已然成为众多景区的 “吸睛担当”。踏上透明的玻璃,脚下是万丈深渊或湍急水流,这种刺激感让无数游客为之倾心。但在尽情享受刺激的同时,一个关键问题不容忽视:景区玻璃项目,真的百分百安全吗 ?
回顾过往,玻璃项目事故令人触目惊心。2017 年 4 月 9 日,武汉木兰胜天景区的玻璃滑道出事,一位 34 岁的教师不幸离世 ,还有包括 4 岁半孩童在内的多人受伤。2021 年 5 月 7 日,吉林省延边州龙井市琵岩山风景区内的高空玻璃栈道突发险情,栈道玻璃掉落,人员被困,虽无人员伤亡,但也让人惊出一身冷汗。这些事故并非个例,辽宁、广西等地的景区玻璃项目也曾发生意外,造成人员伤亡。一次次事故,给游客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伤痛,也给整个旅游行业敲响了安全警钟。
玻璃项目事故频发,背后原因复杂。标准滞后首当其冲。目前,虽然有《玻璃水滑道安全技术要求》《悬空地板、踏步、步道及栈道玻璃》等国家标准,但在实际执行中,仍存在不少问题。部分承建公司坦言,玻璃滑道项目没有国家标准,只有企业标准,且很多项目是根据经验施工。像玻璃滑道坡度不超过 32 度等规定,也只是经验之谈,缺乏统一、权威的标准规范。这就导致在建设过程中,因标准不明确,工程质量参差不齐,为后续运营埋下安全隐患。
监管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晰,也是玻璃项目安全管理的一大难题。玻璃栈道、滑道、吊桥等高风险旅游项目,是否属于特种设备,究竟该由哪个部门监管,目前尚无定论。文旅部门负责宏观旅游安全管理指导,主要涵盖 A 级景区,对大量非 A 级景区的玻璃项目难以监管,且对景区也缺乏有效强制措施 。市场监管部门、住建部门等在玻璃项目监管中,也存在职责交叉或空白的情况。这使得安全责任难以真正落实,一旦出现问题,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。
日常运营管理不善,也是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。部分景区为追求经济效益,在游客流量过大时,未进行有效限流;在恶劣天气下,如暴雨、大风等,未及时关闭玻璃项目 。还有些景区对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到位,不按规定定期检查,导致玻璃出现裂纹、钢架结构松动等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。同时,对游客的安全提示和教育不足,很多游客不了解游玩注意事项,在项目上随意奔跑、跳跃,增加了安全风险。 比如在一些玻璃滑道项目中,游客因不按要求穿戴防护装备、下滑时速度过快等原因,导致碰撞事故发生。
虽然景区玻璃项目并非百分百安全,但也不必谈之色变。只要各方共同努力,从完善标准、明确监管职责、加强运营管理等方面入手,就能最大程度降低安全风险,让游客在享受刺激体验的同时,也能确保自身安全。在游玩玻璃项目时,游客也应增强安全意识,遵守景区规定,正确使用防护装备,共同营造安全、有序的旅游环境。
上一篇:电压力锅和电饭煲怎么选